黄信淙校长
新文龙中学校长访谈录
时间:2009年3月十四日早1000-1200。 地点:校长办公室
访谈方:桃李教育网:郑惠民(下称郑), 黄德胜(下称黄)
简介:新文龙指的是:新加兰, 文律,龙引三个地区, 属于峇株。三区是乡镇, 经济活动,以农为主。
新文龙独中目前学生340人,宿舍生有75位, 多数来自外区, 如古来, 新山, 峇株,少数来自新邦令金,四湾岛; 老师22位, 宿舍生活导师2位, 职员4位, 共28位。校长黄信淙今年一月初刚上任,之前是在培群当校长近四年,更前在砂拉越美里培民独中当校长一年。
黄校长在砂拉越自小接受华文教育。是台大校友。
黄信淙校长
开场白
郑:首先谢谢校长接受我们桃李教育网的访谈。访谈代表个人意见。希望能就独中问题提出意见, 集思广益,达到分享得失,共勉前进的愿望。
学校特点
第一个问题是:那些外坡的学生, 为什么会选新文龙这间偏离市镇的小型独中?
校长:为什么选这里, 我想这是一间独立中学, 环境比较简单,清纯吧。加上有些学生家长对我们独立中学有一种期待。我们学校又有宿舍, 对他们比较方便。一方面可以免除舟车劳苦, 一方面住在这里可以学习独立生活。
郑:新文龙学生340人, 是乡镇区的小型独中。你之前在培群, 学生是1100人, 刚进入中型独中。比较两间独中, 根据你三个月来的观察, 新文龙的特点是什么?
校长:新文龙是乡镇型独中,学生来自三区。学生人数比较少, 但在管理上, 都是一样。当然, 大学校有大学校的困扰, 小学校有小学校的处境。最重要是有一个系统,去做。
理念与规划
郑:六七十年代,新文龙有一位校长黄润岳先生, 一位郑振中董事长, 都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而郑振中董事长(后被尊称为校父)与黄润岳校长十四年的相知相处之道, 可以说是董事会与校长之间关系的楷模,更是华教史上的一段佳话。
校长, 你从培群来到新文龙,将给新文龙带来怎样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?
校长:我想,这个办学理念哪, 我们是一间独立中学,学生大部分是华人子弟, 少部分是马来同胞。学生来到这里 ,最重要的是要把他培养成人成材。我们的学生有一部分来自偏远的地方,素质方面都比较弱,但我想应该一样的培养他们, 尤其在品德上, 使他们能够快乐地在学校成长。
我来的时候,这间学校有些行政需要重组,所以花很多功夫在这方面,一开始我就花了很多的精神和时间,把学校的行政加以重组。至于制度方面, 我希望能够比较制度化, 比较健全,然后比较有效率地来管理学校。学生素质不好, 老师们作为一个队伍, 必须尽心尽力去做, 把学生素质提高。学校方面, 也希望同董事会一起, 把学校发展,经营起来。往后几年, 比较重视这几项。
团队整合
郑:贵校的老师有24位, 来自不同背景, 有着不同的工作经验, 以及不同的网络人脉。如何将这些多元和差异背景的老师整合在一起, 形成一个教学团队,去完成你心目中的教学目标?
校长:这些老师, 有年轻的, 有老的,有 资历很深的, 有资历浅的。这些老师, 各个背景不同, 有些是独中长大, 回来独中服务,有些是国中长大, 受国中教育,来独中服务。既然来了独中, 这些老师思想上就要有一些建设。他们是在独中, 不是在`国中。应该只问耕耘,精神上也要付出。
老师要整合, 第一就是要把老师的团队精神建立起来。透过各个学科, 比如英文, 历史,科学等,把他们组织起来。主办一些活动或资讯培训, 大家在一起,把团队建立起来,提高老师工作的积极性。我们也有一个教师联谊会, 有一些活动,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,更好地为学校服务。
郑:举个例子, 比如你推动电脑教学, 在年龄比较大的老师方面, 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吗?
校长:当然有困难, 因为那个时代的老师没有学电脑。不过电脑科技已经成为必要的工具, 所以我们会通过内部培训, 使老师们逐渐熟悉。我没来前, 学校已经在推动电脑化,慢慢地回推广到教学上去。
考试双轨制
郑:请问校长,你们在考试双轨制的问题上, 如何拿捏?
校长:我们是独立中学,在考试方面, 当然以统考(UEC) 当先。政府考试PMR , SPM, 在我们学校,是一个选项。我们学生到了初三, 就进行统考, 而且每科必考。到了高中, 有分流, 理科和文商, 也是统考为主。 至于PMR , 我们作业上有安排。因为现在syllabus 有点不同, 比如历史,地理, 初一就要作业。到了高二, 同学可以选考SPM。我们没有禁止, 反而鼓励学生去考, 因为毕竟是国家的考试,而且也必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。多一种学习, 多一个能力, 或许对学生将来进大学多一种帮助。
郑:家长方面,会不会有很强烈的要求?
校长:之前我在笨珍友校(指培群), 70巴仙的学生来自新山区。由于靠近新加坡,很多家长在新加坡工作。 家长们想到, 新加坡那边有一个要求,学生如果有SPM, 那人头税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待,所以, 家长们就有强烈的要求。由于同学们的PMR , SPM 科目要自修, 虽然我们作业上也做了些安排, 考出来的成绩不是很理想。但是重要的是参与。
这里情况就比较差一点。
郑:费用方面是由同学负担还是学校?
校长:我们的老师不适宜教PMR , SPM的课程。一般上都请国中老师协助, 正科由学生 自修, 补习费用和考费等由学生自己负责。
郑:校长, 请问理科课本 你们是采用董总的还是其它的?
校长:采用董总的。
师资培训
郑:前几天报章报道, 南方学院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老师培训课程。华中,永中,新文龙, 培华, 培群都参与这个项目。请问你的看法, 贵校派多少老师去?
校长:我们还没确定多少老师去。然而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。华东师范是重点大学, 由南方学院联办, 收费特别优惠,每人2500, 利用假期时间, 大约2年课程。非常难得,所以我们就报名参加。(校长接着介绍一下这个培训课程的内容框架)
郑:请问你们学校老师的专业程度如何?如何鉴定培训老师?
校长:目前, 老师的专业程度非常低。以往的老师, 很少有师范资格。早期老师很多来自新加坡南大,台湾大学, 念师范的比较少,这些老师现在都快退休了。所以我们在鉴定培训老师时,50岁以上的豁免。然而, 这些老师在独中已经教了二, 三十年, 有些甚至三十年以上, 他们虽然没有专业的文凭,但我想,他们具有专业的经验, 无论教学方面, 带学生, 带活动方面,都有着丰富的经验。
至于派出去培训的老师, 是在50岁以下。他们的费用谁负担, 时间当然利用假期,要不要合约, 合约条件如何等等, 都要跟董事会商量拟定。
老师经验传承
郑:老师不断地进行培训与提升, 这是非常好的做法, 对独中的发展大为有利。老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, 除了是老师个人的累积, 也是学校的资源。以校长您丰富的经验, 可以提出一些意见, 如何确保这些老师宝贵的经验,除了内部分享,还可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?
校长:这样的一个制度, 目前也还没有建立起来, 这个问题真的是需要正视的。可能可以进行一些内部观摩之类的活动, 让老师分享各自的经验。不过目前还没有这么做。
郑:以后会不会在新文龙实施?
校长:应该会的, 因为这是一个大趋势, 要不然, 辛辛苦苦培训的教学经验,老师一走就没了。
老师流动性与老化问题
郑:请问贵校老师的流动性怎样?
校长:流动性说起来不大, 不过要找一些新老师来, 就有困难。因为我们是乡区学校, 外地老师就可能不来,本地老师又难找, 剩下的是资深的本地老师。其实,我想, 流动性是每间独中的问题, 因为老师总不断地寻找理想中的学校去教书。特别是有些来自国中的老师, 来到独中,因为工作量大而待遇相对地少, 最后也离开。
新文龙老师的流动性不是很大, 但是,老师的老化是一个问题, 因为迟早都要补充。
郑:老师年龄老化会不会衍生一些问题?比如心态和思维方面变得保守, 面对一些新的东西, 态度就比较消极,会以种种理由推卸培训和再学习?当然不是全部老老师,当然这个问题也几乎是每间独中要面对的问题。校长,你的看法怎样。
校长:目前,的确有发现到这样的现象,我们讲积极性不是很高吧。叫他去培训, 他说我参加过很多次了,叫年轻的去吧。但是,我想,教育科技的东西日新月异,不进则退,虽然你的经验很多,但是学生的环境和学习意愿都不同了,你不能以自己当初做学生的心态来教现在的学生.学生的心态是什么,我们怎样跟学生沟通,交流,怎么样去带动他,他才会跟你互动,教和学才能够顺畅.
评估老师问题
郑:校长,老师参加了培训回来,学校当然对老师有所期待,希望他能将学到的用于教学,提升学生的程度.
我的问题是:有什么方法去评估老师培训后的表现或者教学实践呢?
校长:这个评估, 我们目前还没有正式地做到,也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评估制度.要评估, 条件一定要充足, 不然老师们会反弹.评估好了要怎样, 不好要怎样?目前 老师又难请..
郑: 但是从成本效益来看, 培训成本付出了,却没有评估做配套, 似乎是一个遗憾.任何改革当然会面对困难,我们知道老师的确也难请, 不过,条件是可以创造的,不然卡在这里, 学校如何提升?你以后会在新文龙实施评估机制吗?
校长:我们希望老师素质会提高, 教学有效率, 评估是一个机制, 我想这是一个理想和目标, 应该要去做的。但是要做一些准备工作, 董事会也要去协调,给老师讯息,告诉老师评估的需要和目的。我想这是一个趋势, 是要去进行的。
电脑资讯问题
郑:校长,我冒昧问一个问题。两年前我有到过新文龙, 那时你们正在按装电脑网络。两年了,最近看了你们的网站, 似乎很久没有更新, 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。既然有了这么好的设备, 为什么作为学校门户的网站却面对问题呢?有什么问题可以借镜?
校长:这可能是我们学校的人手不足的问题。的确,许多学校的资料和活动资讯都没放上去。不过我们会尽量处理和解决这个问题。
郑:目前, 电脑网络可以说是任何一间独中的必要设备。有了这个设备, 请问贵校在资讯教育方面有怎样的规划?
校长:有些教室, 我们已经进行多媒体教学。好像英文视听教学, 马来文的教学, 语文课的先试验。高中部, 初中部去年就进行了, 也花了不少钱。
至于校务行政系统, 我们采用董总开发的一套。不过,常常出小问题, 支援方面衔接不上, 还好其它独中,尤其是华中,十分乐意协助和照顾我们。
资源共享
郑:附近社区的独中, 尤其是中小型的独中, 在彼此资源共享方面, 比如培训,电脑支援, 教材,要怎样合作, 您的看法如何?
校长:独中都面临着经济的困难处境,如果不资源共享的话, 就是一种浪费,对赞助人来说,有时这边捐, 那边捐,负担很大。当然董事会之间要做交流, 看看什么东西可以共享, 可以分享, 这是重要的。
郑:希望董联会可以协调这方面的工作。另外,董总提出一个学校发展六年规划的建议。
新文龙规划
校长,请问你心目中,要为新文龙带来怎样的规划?
校长: 我想这个规划是一种主观的想法。每个校长来都有自己的办校理念。目前, 这间学校的状况, 要先把它稳定下来,行政效率把它提高, 让制度方面比较系统化, 制度化,健全化。 学校硬体方面, 我想目前都很充足。至于生源, 就有困难。单靠三区来源,是不够的,人数不理想, 所以,我们也打算往新邦令金一带招生。首先, 要跟当地的协理和地方领袖沟通,希望他们无论在筹款, 招生方面, 协助我们, 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些素质比较好的学生。当然, 素质差的学生我们也收, 有教无类嘛。
校长心目中理想的董事会
郑:校长,你从笨珍来到这里, 这里是小乡区。小地方人情比较重, 情意结比较深。这个情意结结得好, 你就很享受, 结得不好,就有点麻烦, 因为有保守的因素。小地方的董事会一般是商人和社团领袖,筹款很强,然而办学理念可能缺少专业,这就可能造成董事会和校长之间在共识方面的落差。
刚才我们说过:一个校园, 一个理念, 董事办学, 校长办校。我想请问校长, 您心目中理想的董事会是怎样的?
校长:董事会是代表学校赞助人和华社, 校长是代表学校。董事会和校长的关系, 应该是伙伴的关系。 董事会不应该干政, 但应该问政。如果董事会不干又不问, 那学校在发展上,一定会出现问题。
不干政, 但是要关心,要配合, 民主协商。如果不能配合, 很多事情就没有结果, 如果干政, 校长就很难做。我们有一个教育小组,成员包括董事长, 董事和校长。任何问题和计划, 先在教育小组讨论 和民主协商, 然后才交上董事会批准。
新文龙最大挑战
郑:校长,您认为三五年内, 新文龙最大的挑战是什么?
校长:我想最大的挑战 是:董事会不时有提起一句话说,在商言商, 谈教育讲成绩(众笑)。当然要提升一个学校的成绩,层面很大。一方面,老师在尽心尽力地教学生, 一方面, 教育不是一天, 两天看到绩效的。况且教育也不等同于学术成绩。所谓教育, 是教他知识, 培育他做人。素质差的学生当然难教, 素质好的学生当然容易教, 要几个`A 都可以。可是我们办的是教育, 有教无类哪。对素质差的学生, 我是希望他能在这里读完六年, 一点一点地学, 将来可以升学就升学, 不能升学, 进入社会做事, 也有一个基础。
(接着, 大家谈起独中有些书读得不好的学生, 踏入社会后,事业很成功, 可是就是这些学生, 非常慷慨,大方 回馈母校,反而有些当年成绩好的学生成了专业人士, 很会算, 结果找他捐钱,一番计算,还要学校捐助他。无限感慨,不胜唏嘘之至)
爱校教育与爱校情怀
郑:都说成人成材。成人方面, 你们有什么做法, 加强与培养学生的爱校教育和爱校情怀?
校长:我想, 学生将来会不会有归属感和爱校精神, 这要从校园文化去做起。校园给他怎样的文化,我们培育他什么东西,比如要有礼仪,要有什么活动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郑:新文龙目前有这些东西吗?
校长:目前还没有一些具体的(方案),当然一些琐琐碎碎的东西, 比如校园环保啦,清洁工作啦
郑:还有一个关于本校历史的问题。如果能够将本校历史编成校本课程, 让学生学习本校历史和华教历史,促使学生对董事会, 学校一路走来的辛酸历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, 你的看法如何?
校长:这个意见当然十分不错。如果学生了解了学校的历史, 慢慢地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, 以后学生就会回馈母校, 这点十分值得鼓励, 值得去做。
压力和动力
郑:环绕新文龙周围的独中 有华中和培群, 远一点有宽柔。我们讲华中。
校长,您认为华中对新文龙是一种压力呢, 还是一种动力?
校长:应该说是一种支援的力量。希望华中作为峇株最大的独中,可以提供资源共享,能够支援我们这些小型的独中, 因为小型独中毕竟资源不足。不是一种压力, 而是一种支援力。
(接着大家谈起学校大小和名校心理, 以及学生素质的问题。 都认为大有大好, 小的做得好, 也是有前途的)
学生素质
郑:校长,你有什么想法, 提高新文龙学生的素质?
校长:当然, 第一, 我们希望招生的时候, 能够招到一些素质好的学生。这要靠董事和家长的努力,再加上一些奖励方法,比如免费等。第二, 我们提供学生怎样的服务?比如老师的素质教育, 怎样把他培养成一个有素质的好学生?同时也要有奖励。不但学生要有奖励, 老师也要有奖励。
郑:问题是素质好的学生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, 要先看学校的素质, 然后才把孩子送进来。现在学校素质还不好,那些家长哪里会把素质好的孩子送进来? 在这样的情况下,怎么办?
校长:当然学校方面, 不单单是校长和老师的责任,应该是整体的(责任), 整个团队的责任。
访谈看法
郑:接近尾声了。校长 你认为这样的访谈, 会不会唐突?
校长:访谈十分不错。特别是提供一些机会谈谈独中的情况, 往后在提升独中各方面, 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校长情怀
郑:校长,有人说独中校长不是人做的。 你担任校长多年, 对华教深有感受, 请你用一句活, 表达一下你的感受?
校长:对这句话(独中校长不是人做的),在校长岗位上这么多年, 我也蛮有体会的。既然走了这条路,我想是无怨无悔啦,只有一句话:尽心尽力。做到自己快乐就好。
郑:既然无怨无悔,那我接着要问:如果时光倒流, 您还会走这条路吗?
校长(笑着说):应该会吧!
郑:请您各用一句话, 表达一下您对董事会, 老师和学生的心声。
校长:希望董事会站在学校的决策最高层,关心学校,关心老师, 特别是关心老师的福利;另一方面,以民主协商的方式问政, 共谋学校的发展。至于老师, 希望大家能够建立团队精神,为我们的孩子, 尽心尽力, 共同努力。学生方面, 我想, 学生既然来到我们学校, 选择了我们学校, 这种选择是正确的。我只有一句话:希望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, 健康的成长。这也是我的要求。
校长快乐指数
郑:校长,我听到你提了好几次快乐这句话。我想问一个校长的快乐指数问题。快乐指数是指校长本身觉得在独中的环境中,一种主观上的满意度。 包括董事会和你的互动关系, 董事会对你的信任, 老师的合作度, 校长的工作和物质条件,学生素质的提升, 家长对你的感恩, 社区对你的尊重,整个环境的舒适度等等。
你期望中的校长快乐指数是多少?六十分为及格。
校长(笑着说):如果,这是董事会和校长双方互信的良好愿望,那我希望是八十分。
郑:谢谢您,校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