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lect Page

 

新文龙董事长同仁访谈录

时间:2009年3月14日 早上1000-1200n

地点:学校董事会办公室

出席者:郑国陞董事长,关裔强副董事长(新加兰区),陈顺南副董事长(文律区)

桃李教育网访谈小组:郑惠民(下称郑), 黄德胜(下称黄), 陈自立(本地友人。列席, 下称陈)

简介:新文龙创立于1951年,由校父郑振中先生发起兴建。新文龙包括新加兰, 文律,龙引三区。新加兰,龙引属于峇株县区, 文律属于笨珍县区。华裔人口约1万多人。目前学生人数340人

校训:勇者不惧, 仁者不忧, 智者不惑

 右起:郑国陞董事长, 陈顺南副董事长, 关裔强副董事长

开场白

郑:首先, 要谢谢郑董事长一口答应我们的访谈,难得的是群雄出席, 董事长, 两个副董事长都来了,真是我们的荣耀哪。先讲一下访谈的细则。访谈时,发表的的意见是代表个人的看法, 不代表组织或团体。访谈的内容记录,经你们同意后, 将发布在桃李教育网。

我们进行访谈的目的在于为独中办学者提供一个平台, 集思广益,分享优劣点。让我们现在开始。

 

筹钱愁钱

郑:全国六十加一间独中, 每间都有一个董事会。华社办独中, 委托董事会去管理。董事会可以说是独中的监护人。监护人的一个工作是如何去找奶粉养大这个孩子, 就是要去找钱。如果我们管董事会叫筹钱会, 相信没人会反对。 这个“筹”  也可以说是发愁的 “愁”.董事会为了学校发展,要常为钱发愁, 不是吗?

新文龙是小型的乡镇独中,学生少, 可以筹钱的范围不大,周围又有华中, 培群。请问董事长, 你们在筹钱方面的情况和困难, 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?

董事长:我们新文龙是属于郊区学校, 找钱向来不太容易。经济方面以农业比较多,早期大家很辛苦, 节省惯了。如果农作物有好价钱, 大家收入就很好, 不过出钱出得不惯, 因为节省惯了嘛。

我们三区的董事都很勤力找钱, 地方上的喜丧事都出席。我们一年不敷四五十万,在郊区每年不敷四五十万, 每个人听了很怕。还好我们三区的董事分别去找钱, 大家出出也惯了,还可以过啦。

陈副董:年年难过年年过吧。我们人口约1万多人,其中 龙引有7,8 千人, 每年不敷4,5万块。我们每招一个学生进来, 要贴他一千多块。

郑:这个比董总估计的500-1000块还高, 为什么?

陈副董:因为我们小班。学费又比较低。

黄:请问你们赞助人有多少?

陈副董:100多个, 一次过1000块, 就是永久赞助人。

 :说是年年难过年年过, 谈何容易?你们筹钱的对象是哪一个方面的? 有没有几个“ 大客“?

陈副董:每个阶层都有, 偶尔有些校友出大的, 好像我们董事长咯!(众笑)

 : 我们访谈下来, 感受到董事们默默地在为学校出钱出力,可是许多人都还不太谅解。你可以登报请校长和 老师, 有没有人登报请董事长的? (众笑)

陈副董(笑着说 ):真的,坐这个位, 有时都睡不下, 每天要找一两千块,每天哪。。。

郑: 现在都说"以校养校" .新文龙在这方面有什么计划吗?

关副董:是的.我们有一个计划, 就是在学校前面的一块空地, 建大概十间店屋, 以后来收租.目前进展良好

郑: 我了解到你们的创校董事长郑振中先生, 还有首任校长黄润岳先生,两人为新文龙的初期发展. 做出很大的贡献.难得的是他们两人的相知相遇的董教关系, 也传为华教史的一段佳话.

聘请校长的主要考量

我的问题是: 现在,你们聘请校长, 你们最大的考量是什么?是办学理念,学术资格 还是办事能力?

陈副董: 我认为三样都重要.

郑:假设不允许三样都重要, 请照第一,第二,第三排列,那又怎样?

关副董:我认为第一是办学理念, 第二是办事能力

陈副董:学术资格在其次, 早期的校长资格不高, 学校却办得非常好.

郑: 有一个意见是: 同一个校园 同一个理念, 董事办校,校长办学.请问你们对这个意见的看法怎样?

陈副董( 斩钉戮铁地说) : 完全同意

如何评估计划

郑:话又说回来.如果校长提出一些昂贵的计划,要董事会去批准, 董事会如何去评估这个计划? 万一这个计划,表面上好是好, 但是不合时宜,做了,不合实际, 怎么办?

陈副董: 在我们董事会来说, 我们从来没有干预校长的行政,只有学生成绩不好, 纪律不好, 我们才会讲一下.去年我们在校长的建议下, 买了一百架电脑,我们筹到了, 就去经营.我们一百巴仙支持校长, 因为其它学校都有.还有多媒体课室,英文视听室啦,我们都是赞同的, 钱, 我们去找.我们有一个教育小组,跟校长沟通.董事会是完全授权校长去处理学校的计划的

校友会

郑: 请问校友会在你们董事会里面, 扮演怎样的角色? 在筹款方面怎样配合董事会? 校友在董事会的成员有多少?

陈副董: 董事会有51位董事, 由三区委派,其中12位是校友会代表.由校友会选出委派.筹款的时候, 校友也会协助.

董事心声

郑: 有句话说: 亏本生意无人做, 杀头生意有人做.你看, 每个独中生, 你们要津贴1千多块,要二十年后才回本, 回馈给社会.我问一句话, 身为董事, 在你们心目中, 到底为什么要这么辛苦, 参加进来做董事?

陈副董: 为了中华文化和民族教育, 也为了我们的根. 我在新加坡碰到一个印尼华人,明明是华人,但是一句中文都不懂, 你看这样...分别就在这边, 我们保存了我们的文化, 尊严就在这边.

师资培训

郑:目前,独中的老师来源比较多元, 有留华的, 留台的, 本地大专的,外国的 ,不过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师范训练.请问新文龙在师资培训方面, 有怎样的规划马?

董事长: 我们学校有设立一个黄润岳校长师资培训基金, 专门用来培训师资的.如果校长认为哪一位老师需要培训, 我们都会支持的.我们尽量提升老师的能力, 这是唯一的办法.不过, 培训课程都是短期的.

资源共享

郑:新文龙, 培华, 永中,培群,是柔佛州中小型独中, 学生人数加起来约2300人, 相当于一间大型独中, 不过在资源上都处在弱势。如果能够资源共享, 就能优势互补。资源共享的领域可以包括:师资培训, 电脑系统维修, 老师参考图书,校编教材等等, 不但可以节省金钱, 也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。资源共享的推行可以经由董联会的协调, 也可以经由独中本身负责策划。

请问你们在资源共享这方面的的看法和意见。

董事长:董联会署理会长,也是华中署理董事长陈大锦先生跟我很熟,他说如果你们需要华中什么协助,没问题,资源共享都没问题, 可见大家独中之间, 资源共享,互相支援是共识。我们同校长讲,你需要什么,通知我打个电话给华中就可以,不过也不知道有没有这样做。最后, 没有什么东西拿回来。其实,我们都很赞成资源共享, 第一, 省钱嘛, 人家做好了, 我们拿来用, 为什么不赞成?还有一些东西, 他们都试验过了,已经 没问题了,我们拿回来用 可以省很多时间。因为靠近嘛。 甚至, 有时我们缺老师,也叫那边(指华中)调几个过来, 代课一下都好。

郑:不过, 这个建议由个人去做是一回事, 如果有一个机制最好,能够提到董联会上去讨论实施,就更加理想。

(接着董事们谈起师资, 谈起资源,网站交流,联合活动 ,如军铜乐队, 管弦华乐会演, 运动会等,无不希望和期待董总和董联会能够给与适当的关注和协助)

发展规划

郑:请问目前贵校有没有一个发展规划, 六年或几年的?

董事长:应该还没有什么发展规划。

招生标准, 有教无类

郑:请问贵校在招生方面是否有所选择? 对有教无类的理念看法怎样?

陈副董:我们目前没有条件选择学生, 因为学生来源都很有限。不过我们是赞成有教无类的。往往当年在校内的所谓坏学生, 出来社会后事业有成, 回馈母校, 非常慷慨。(陈副董举了两个例子说明)

关副董:我也有同感。一些学有所成的校友, 回馈母校的巴仙率比较低。 找他筹钱, 他说要供屋子啦, 供车期啦, 供孩子读书啦, 算到完, 还要我们给他钱。。。(大家哄然)

郑:实行有教无类, 学生进来之后, 有好有差, 那怎办? 请问对那些素质比较差的学生, 贵校有什么做法?比如辅导班什么的?

董事长:一般上,有问题的学生, 我们都希望能够找一些董事令养他们, 关怀他们。我们都同样地跟校长讲。我们学校有辅导班,但 我觉得老师令养会更好。

最大挑战

 : 新文龙目前学生300多, 从前最辉煌的60年代曾经达到800多人,只要办得好, 小而美, 肯定还有很多发展的空间。

请问三五年内, 新文龙最大的挑战是什么?

关副董, 陈副董:应该是生源吧。因为三区华小的人数已经减到不能再减, 越来越少。文律剩下200多个, 新加兰剩下200多个,龙引剩下400多个。年轻人都迁移出去了。所以生源是一个大问题。

郑:会不会影响到学校的生存?

陈副董:生存,暂时不会(影响), 不过学生要增加就有困难

强调学生素质

董事长:素质很重要。我们三区学生有到邻近的独中去。如果我们学校的素质好的话, 我想他们会回流。所以培训老师很重要。

郑:我想,你们抓到重点了。素质教育最重要。目前, 你们有300多个学生, 如果素质好, 培养的都是将将之才,够了, 就把这300多个培养到非常好。 家长看了,肯定会把孩子送进来。

董事长:我们附近的地区, 都有很多学生去华中, 宽柔。这证明了我们学校的素质一定要加强。

陈副董:目前, 我们有整百个学生去华中念, 华中的学费又比我们贵一半,不过家长还是把孩子送去华中, 因为华中素质比较好。

董事长(快人快语):学费贵一半, 而且去华中这么远, 来这里多么近,包括龙引的, 钟声要响了, 走路来都可以。为什么他们要去这么远, 因为我们素质不够好。所以我在董事会一直在讲:素质, 素质,素质。 我做董事长5年, 校长换了四个, 每个都讲我董事长有问题。我说,如果再不想办法解决的话, 那我董事长要辞职, 不是校长本身(要辞职)。

陈:我觉得新文龙学生忽然下降, 一个原因和导火线是70年代, 学校要把课本改为英文本。我本身原本想读新文龙, 因为这件事,家里就把我送去华中, 那时候我们中学生, 几乎一半跑去峇株。 所以, 当时的董事会和校长要负起最大的责任。。

管副董:对, 那时我四个孩子也去了华中(董事长也附和)

董事长:所以我很注重素质, 我常跟校长讲, 你素质不好, 你跪下去跟人家讲, 都没有用。我们是为了孩子的前途阿。

郑:可见, 办学的方针真的不能够犯错。 你一旦不能符合社区和家长的要求, 你看,一下就走了大半,再回头已是百年身了。

董事长, 您一直强调素质, 请问学校有什么方案,提高学生素质?

董事长:这个要去问校长, 因为校长是办学的。

如何评估校长

郑:好的。我有一个问题是比较敏感的。虽然,我们说校长办学, 董事会办校。而要提高学校和学生的素质,这是校长的责任。我们知道, 六十加一间独中的校长, 不是每个都是很好的, 难免会有一些滥竽充数的。如果运气不好, 请到一个不能胜任的, 怎办? 合约三年, 办不出成绩, 搞不好素质, 那会不会耽误了学生, 影响学校发展, 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才六年?别的事情可以TRY, 学校的教育就不好去TRY 

我想请问:校长请来了,你们怎样评估他的表现和他的计划?

(这个问题 没有答案, 却意外地引起了更多的讨论。大家探讨共同聘请顾问来评估的可能性,希望董联会出手协助的问题,干政和问政的拿捏问题等等, 脑力激荡, 留待下回分解)

黄:我可以提一些意见吗? 原本我们学校(指永中)的董事会跟你们的一样, 全由校长负责, 也没有什么学校发展规划。 现在有一个十年教育发展蓝图。大家就有了方向, 知道明确目标和任务在那里。也可以协助校长, 推动学校的发展。同时也可以从推行规划的工作中,评估校长的工作表现, 我个人觉得这是很好的。

 当董事的心声与寄言

郑:尾声的问题到了。 如果独中的校长不是人做的, 那么董事长和董事呢? 请你们用一句话,表达一下担任了十多年董事工作的感受。

董事长(思索片刻,真挚地说):我本身的感受哪,我有几间公司在做, 我都没有做的(像做董事长)这么辛苦。真的不容易,董事部不容易。 我们做生意, 这个顾客要做就做, 不做就不做。学校就不同。 这个学生不好,或者这个老师素质比较差,我们都要跟校长讲,都要想办法叫他去培训,跟做生意不同。所以说, 这个董事可以不可以做? 但是, 为了母语教育, 我们没有办法, 我们还是要去做。

陈副董:我完全同意董事长的看法。 我们做董事也有做董事的痛苦,不是一帆风顺的, 我们也给人家批评。所以,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,忍无可忍的时候, 还是要忍, 因为这是民族教育, 这是我的看法。

关副董:我同意他们两位的看法。 作为董事, 有时要放下自己的工作, 去筹款, 去红白事。为了两百块, 都要去吊唁。有时一个人去又不好意思, 要一班人去。这些都是要做的。这便成了社区的一种风气,有没有捐是另外的事, 总要去挂旗, 送花圈。

郑:这也是对死者的一种尊敬, 也是和社区的一种互动。当然我们希望本地人活得长命一点,不要全靠这个白金来维持学校。。。(众笑)

最后, 请谈谈对于这个访谈的意见

董事长:这个如果可以带动独中的一点发展, 我认为很好,更希望把好的不好的意见, 让董联会知道,让他们去推动。像你们这样做, 对独中的前景, 我觉得很好, 很好

陈副董:我希望董总可以出来带动做一些东西, 来关怀小型独中,小型独中面对很多问题, 如生源,师资,资源, 大型独中没有这方面的问题

关副董:对,生源和师资, 是我们的致命伤, 比筹款还严重。

郑:我们希望这个平台可以将问题 找出来, 然后想办法去解决。最后, 身为董事,请你们用几句话表达对校长,老师,学生家长的期望。

董事长:老师跟校长, 希望他们做好良心教育, 为教育而教育, 不要误人子弟。学生家长,希望他们为学校, 不要损坏学校的名声, 尽量提高素质。

陈副董:我希望董事们以身作则, 把孩子送来独中, 使独中不断发展

关副董:我觉得目前有一个倾向, 就是学校的老师把自己当作雇员, 把董事当作雇主。我觉得我们双方是平等的, 我们不是雇主, 是受委托的办校者, 是义务的。老师他们是职务受薪的, 为了学校,大家应该要配合。 不要把我们当雇主,当老板, 说我们不加薪,刻薄,其实, 这是不对的, 因为我们找钱都很辛苦。董事会加一百块, 合起来是一个大数目, 老师加一百块, 个人可能微不足道,希望老师们会谅解。

郑:好,谢谢你们的合作, 使到这次的访谈,获得成功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