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淑菁校长
利丰港培华独立中学陈淑菁校长访谈录
时间:2009年3月17日早上1000-1200
桃李教育网访谈小组:郑惠民(简称郑), 黄德胜(简称黄)
简介:利丰港培华属于麻坡北县(现称礼让县Ledang) ,创办于1929年。目前,旧校舍是进入大门的第一个景观。校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美化工程。沿着碎石子铺陈的路走进去半公里,一眼就看到一个绿油油的大操场。新的教学大楼赫然令人眼睛一亮,好一派内在美的发展新气象。
陈淑菁校长介绍说:培华今年学生350人,老师26人,寄宿生150人,主要来自关丹, 昔加末及邻近市区。离开麻坡中化10多公里,地处偏远。有一间培华国中, 是六十年代改制的历史产物, 学生1千多人。
陈淑菁校长来自吉隆坡循人独中,2008年3月11日上任。 百里单骑, 身委重任,将为培华带来怎样的变化呢?
陈淑菁校长
访谈内容
培华特点
郑:校长,培华是一间乡镇的小型独中,学生350人, 之前你在吉隆坡循人独中任教,请问从一个城市的大型独中来到培华,一年来对于环境的感受如何?培华有什么特色?
校长:开始不适应,不习惯, 现在比较好了。这里的空气清新, 校园环境优美,看看那个绿色的大草场, 有时学生在那里拉二胡, 吹色士风, 真是读书的好环境。
郑:利丰港经济活动以农为主,培华又靠近中化, 请问在招生方面面对什么问题?中化学生1500多人, 是中大型独中, 又是名校, 请问中化对培华, 是一个压力还是动力?
校长;生源的确是一个大问题。附近有十多间微型小学,大部分去了国中(学生1千多人), 一些由于名校效应去了中化,本地生来培华的比较少。寄宿生占了40巴仙,来自邻近地区,最远的来自关丹。这是培华的特点。
至于中化对培华来说, 既是一个压力, 也是一个动力。当友校办学成功无形中让我校感觉到办学发展上的压力,因为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及时间。但友校的成功也是发展我校的动力,因为友校的优势及成功是我校的楷模
老师整合
郑:校长, 您来自城市大型独中,现在在培华, 一间小型的乡镇独中。小地方有不同的环境生态,老师也有着不同的背景,不同的人情世故,惯性思维和地方关系,请问你在过去的一年来,在整合老师方面, 有什么困难?有什么方法使他们 成为一个协作的团队, 为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奋斗?
校长:我们的老师有很大的一部分年资很高, 已经服务了20多年, 他们是学校宝贵的资产,尤其是他们的献身精神, 值得我们学习。另一方面,就是年轻的老师,中间阶层的比较少。本地的老师比较多。 这是一个特点。
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教科活动,让同一科的老师交流和沟通,在工作中建立起彼此的团队关系。 我们没有特地强调年龄和年资,一律对待。 不过, 在安排行政工作方面,把重点放在年轻的教师方面,让年轻的多负责一些繁重的工作, 也增加经验。
郑(这个问题是后来提的):有没有主办一些活动, 叫做“ 团队融合Team Building”, 安排老师到邻近景色宜人之处,来个什么三天两夜的生活交流营, 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关系, 提高共识和士气?
校长:我本身有参加过, 很不错。希望能够得到董事会的支持。
(这时, 董事长黄礼尚先生进入校长办公室,他一直坐着,静静聆听,十分尊敬校长)
资源共享
郑:我从报章上了解到培华和循人结成姐妹学校,应该是校长您的关系吧!我想请问校长,您对于独中之间,尤其是中小型独中之间的资源共享有什么意见和建议?
校长:当然很好。首先可以节省成本, 其次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。比如老师的教学课件, 经验,专业 培训。我希望独中之间可以建立一些机制, 加强资源交流这方面的合作
双轨制与理科课本
郑:想请校长谈谈考试双轨制的意见?理科课本用英文本的看法?
校长:培华以统考为主, 规定必修科每科必考。 政府考试为选项,有提供协助给学生,本地家长要求学生参加政府考试意愿不高。
至于理科课本, 当然以学生最熟悉的母语课本,英文课本的问题至少在目前不存在。
师资培训与老师经验传承
郑:请问培华在师资专业培训方面情况如何?
校长; 师资的专业程度偏低。正在加强培训。注重培训比较年轻的教师。
郑: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培训, 最后都是老师个人的积累。请问校长有什么具体方法使到老师的个人积累,除了让其他老师分享之外, 还能一代一代传下去?
校长:我目前正在考虑和尝试一些做法。想通过一些老师教学内部观摩会的形式,让个别老师最好的教科可以与其他老师分享, 用现代资讯技术把它保存下来。也希望独中之间也可以分享。
老师评估
郑:对老师的专业培训, 目前已成为独中董事会的共识, 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。但是,培训需要成本, 时间和金钱。从成本效益的观点来看,培训做到哪里,评估就要跟到哪里。
请问校长对评估老师的看法? 培华在这方面的情况怎样?
校长:我同意对老师要进行评估,你要求专业水准,那评估 就是一个必要的过程。但是,正如我说评估校长要多方面一样, 评估老师也是这样。要有一个十分客观的标准和方法。单看学生成绩是不全面的。
培华还没有进行这一块, 不过一定会实行,问题比较敏感,可能有反弹, 需要同老师董事一起研究。
郑:请问培华在电脑教育, 校务行政系统和英语教习方面的进展如何?网站情形又怎样?
校长:网站由资讯老师负责。不过他工作繁重,现在正安排其他老师协助。电脑刚起步,正在推行多媒体课室和英语教习。校务行政系统是采用一个电脑老师(非本校)开发的软件。
爱校教育与历史
11.郑:请问校长, 在推行学生的爱校教育和校本历史方面,有什么做法?
校长:去年有培训一些学生收集资料,介绍本校历史,希望是一个开始, 然后推广到全校。爱校活动比如每天早上发动学生清理校园,尤其是那些拿奖学金, 助学金的同学, 使他们感恩。还有是一些联课活动, 如饥饿30 。培华的铜乐队和华乐队表现不错, 时常受邀为社区活动表演增彩
至于华教历史, 也打算请莫泰希先生来讲华教故事
培华最大挑战
12.郑:董总的独中教改计划书中, 提出独中学校发展六年规划的建议。为了确保学校的持续发展,会不会把规划写出来, 呈交董事会批准,这样使到学校的发展, 不会因为人事变迁而受到影响?还有,您认为培华目前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?
校长:当然会把发展规划拟出来, 一年来我一直在了解与熟悉情况。至于最大的挑战,是师资问题。
校长心目中理想的董事会
13.郑:有一个意见,是 我在华中的一本特刊看到的,是关于董事会和校长的关系的,稍微修正一下, 就是:同一个校园,同一个理念。董事会办学, 校长办校。这句话基本规定了董事会与校长之间在职权和工作方面的互动关系。
校长, 您的意见怎样? 您心目中理想的董事会是怎样的?这个问题不是我们替董事长问的? (众笑)
校长:我之前在循人负责教务工作, 来培华担任校长刚满一年。董事会和校长的关系呢,我是希望可以用协商的方法去处理。有什么问题,或者意见, 大家都是为了学校,一起协商,尤其是重大的决策和计划,一定要董事会同意后, 校长才去实施。
评估校长
14.郑:校长,反过来我斗胆问一句, 您希望董事会怎样评估你?
校长:我觉得要多方面评估, 不要单方面评估。。。
郑:可以讲得具体一点吗?
校长:我觉得有些董事会以学生人数来评估校长的能力。学生人数多, 就认为校长办得好。其实, 应该多方面,总体方面, 比如校风啦, 整个学校的气氛啦,学生的素质啦,学校的发展规划啦, 这些都应该是评估的一部分。还有校园环境的规划, 老师和同学的配合度,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等等, 这些都要评估。
15.郑: 有没有要看校长会不会找钱来评估校长的? (众笑)
谈到素质,培华收的学生来源,由于先天和地理的局限,好的去了中化,进来的学生平均素质比较弱。请问培华有什么机制和做法来照顾那些比较差的学生?
校长:话又讲回来,我们说评估一个学生, 真的是以成绩来评估吗? 学校打着的是 “德智体群美”的办学方针。德育在先, 所以我们德育要先做嘛, 然后再到智育, 还有体育,美育呀,联课活动呀, 有时他成绩不是怎样, 不过领导能力顶呱呱, 你又怎样看?所以评估一个学生, 真的是要拿几个A 才算是好学生吗?
16.郑:对。那目前有没有为特别弱的学生开辅导班?、
校长:目前还没有,因为人数不多。个别学生如果跟不上, 就让他留级再念,限留两次。
让制度管吧
17.郑:校长, 你来自循人, 又是循人校长强力推荐的。你从一间大型的独中,远道而来到这个小地方, 你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和和心理准备来的?
这个问题可能会牵动到培华董事会的担心。
校长笑着说:来到这里, 工作上一定会有挑战, 因为毕竟当校长和老师不同。如果讲生活, 老实讲,小地方是有点不方便。不过尝试去适应, 还在努力中。
18.郑:我们都希望校长和老师敬业乐业。不能让老师吃的是草, 挤的是奶。独中校长和老师的待遇一般上低过国中, 当然独中正在努力拉近中。老师除了待遇薪金之外, 也有本身的生涯规划和个人家庭问题。
我的问题是:如果你来培华, 规划了十年计划, 那你个人的职涯规划就要和培华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,你怎样处理这个问题?会留在培华十年吗?这也不是代董事会问的!
校长笑着说: 其实, 我来到这里,最大的目标就是把这间学校变得规划化和制度化,真的!来的时候, 老师也会来了解, 校长你到底要怎样管理学校, 我说:让制度管吧。
校长心声
19.郑 :大家都知道独中校长不容易做。有一句活说:独中校长不是人做的。请问有听说过吗?
校长:有, 我中学时就听到了。
20.郑:那当然是一种委屈的情绪表达。请问校长,你在教育界服务了十多年, 一定也有很多感触, 可以不可以用一句话, 表达一下你的感受?
校长:我是觉得当教师和当校长真的的确有分别。比如说做老师,校长分配的事情做好了, 我们就觉得任务完成。可是当校长,就没有任务完成这回事。
21.郑:晚上都要带回去,睡梦中都要做?那你的一句话的感受?
校长:真的很难讲, 一言难尽
22.郑:那我们就把“很难讲,一言难尽”当成是您的感受。还有,您在教育界服务了十多年, 如果时光倒流, 你还会不会 做出同样的选择?
校长毅然说:会的。因为对教书来说, 我始终还是蛮Enjoy的!所以现在没有进课堂, 还蛮怀念进课堂的!
23.郑:接着,可以请您各用一句话,传达你对董事会, 老师和学生的心声?
校长:希望大家可以合作, 工作愉快
访谈意见
24.郑; 最后请您提提对这次访谈的不足之处?
校长:如果可以, 尽量利用校园的背景使访谈不会觉得太闷。
郑: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