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 光华独中访谈录》
首站:巴生光华独立中学 ; 时间:2008年12月20日,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
地点:巴生新镇 – 奇香肉骨茶
“ 我爱光华,春风融融!我爱光华,化雨濛濛!”
“ 美哉光华, 教泽远长!英才辈出,百世流芳!” – 摘自光华独中校歌
出席者:光华独中方
黄华民董事长, 郑金水副董事长,陈纹达财政,常董叶建民,常董吕志伟,董事黄升根,董事陈纹来,赵鉴平,苏清水
校长:郑有义 (光华独中行政楼)
主持方:桃李教育网访谈小组
顾问:周芳萍博士, 协调长:郑惠民, 技术助理:郑宇曙硕士
发表原则:个人观点,民主交流,促进了解, 为华教谋
免责声明:发言者的个人观点,并不代表其团体立场,也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
在肉骨茶发源之乡的巴生,一点星星之火点燃了, 一个千里之行的跬步终于跨出了!
谢谢光华! 祝福华教!
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
访谈巴生光华独中董事长黄华民及同仁
访谈内容
问题之一:独中筹款与愁款问题
郑惠民(下称郑):首先,要谢谢董事长接受我们桃李网的访谈,也要谢谢叶建民常董的穿针引线,促成此事。来之前,我们收集了一些关于巴生的一些资料。巴生县占地573 平方公里;人口1百万出一点,华人约占31 巴仙,即30多万人。雪隆区有8间独中,巴生区独占4间,占了一半。除此之外,巴生是肉骨茶发源之地。可以说是全马,甚至全世界肉骨茶最多的地方。去年听人说起有300多间,到底多少?。。。
众:现有500多间。。。(哗声四起)
郑:以30多万人口,支持4间独中,2间国中,这是巴生值得骄傲的特点。另外我也想知道一下,为什么你们选这个地方-奇香肉骨茶做为谈华教的地方?
陈纹来董事(笑说):这是肉骨茶发源地之一。这是奇香老板(手指)。有华文教育的地方,一定要有肉骨茶。(众笑)
郑:好,我提第一个问题。独中董事会的筹款问题。这个筹款的筹,也是忧愁的“愁”。所有独中的筹款问题,真的是很大的忧愁。我了解到,光华创立于1956年,至今53年。去年刚庆祝50周年。一路走来,我想筹款问题还在胎里时就存在。我也了解到,董事长至今,先后2任,做了24年。你也在这里(指50周年校庆特刊)说过这样的话:你为了筹款,欠巴生人很多的人情债,提这第一个问题,就是想请董事长和他的同仁,谈谈一下,尤其是在巴生这个十分竞争的地方,筹款的一些问题,同时看看有什么贴士,可以给我们或其他独中,同样达到筹款的目标。董事长,请!
有董事助兴:筹款心得! 筹款秘笈大公开!
黄华民董事长(下称董事长):筹款的经验,我大概有四十年啦!开始的时候不是筹款,是去收年捐,以前的年捐,一间店6块的也有,10块的也有,全巴生四处去走。一年也可以收一二十千,那个年代,已经不错了。
1962年改制,由于政府政策规定,光华独中就流浪在外,原校址让光华国中使用。到了1972年初,独中又搬回来原校,这我们要感谢当时的董事长,丹斯里黄琢齐。(董事长顺便谈了光华校地的历史和主权问题)
至于筹款问题呢,年年难过年年过,我们几十年来,差不多没有一年不筹款的!我常常(将独中筹款)比喻成吉隆坡的交通,如果一天不塞车,人们就会觉得奇怪.如果有一年没有筹款,也会觉得奇怪.不过,以我们独中几十年的筹款来说,没有一次失败过的经验,我们开始的时候觉得,唉哟,很辛苦,但是,没有一次不成功.兴华,滨华,中华也是每一次都成功.
我们从没有校舍到有校舍,经历的时间很长,教室一直很简陋。直到80年代,我担任董事长的时候.那时我还年轻,大约43岁.加上那时有20多,30多岁的董事加进来,就比较有力量,现在我没有力了.那时筹三,五万,十万,八万也是辛苦的.第一次筹7万来建办公室也是辛苦的.不过也是筹到,最重要有校友会参加进来帮忙处理.80年代后期又筹教室,接着又筹宿舍,体育馆,越筹越多.开始很难,后来几十万,上百万都筹到.90年代筹综合楼200多万,也是一两个月就筹到了.3,4 年前筹3百多万建大楼,也是三两个月就筹到了,所以我们筹款十分顺利.当然要感谢报章和那些如CARSBERGG公司的宣扬和帮忙,以及最重要的是巴生热爱华教的广大人士。
从八十年代到现在,我们独中的建筑物,礼堂,行政楼,讲堂,广场,体育馆,宿舍等,应该有一千多万。国中也是一样。我担任了18年的国中董事长,从1988到2005。学生从1千多人到我退休时3千人。那个时期,也筹了近千万发展。两校加起来大概有2千多万。国中学生多,家长多,筹钱比较容易。我们独中就比较难,因为当时学生来源很多来自外坡,本地生比较少。1980年我初任董事长时,学生不到50个,目前有800多名,本地生对寄宿生比数是6比4。
做董事长一个头痛的问题就是:每一次要筹款的时候,自己要先打一炮!那一炮也不能不响,要相当响!当然没有办法最响的,因为巴生比我有钱的人很多。还有董事部也要支持一下,至少一半,或者四分一,或者十分一,再加起来一条账,那么向社会人士开口时,人家的支持度也比较高。
我很幸运,40多年做董事,20多年来做董事长,都得到董事们支持,很落力,没有他们,就没有办法啦。
郑:好。我大概总结一下:董事长跟我们分享他筹款的经验,开始时,都很困难,最后都顺利成功。这主要来自于其他团队,其他董事,还有广大社会热心人士的配合。董事长本身也身先士卒,要先打第一炮。就是说,他本身要准备许多炮弹和子弹,不管怎样,他这一炮一定要响,那么别的人才会枪声一起响起,攻呀,最终到达一个目的地。刚才他讲过四个字,给我印象深刻就是“越筹越多”。这个筹款,当然希望越筹越多,不过另外方面,也可以理解为越多忧愁,筹钱可能筹得越多。可见董事长和他的团队,毅力和魄力都十分惊人,这是第一点,这是一个特点。
第二点,董事长同时身兼国中董事长,这意味说筹钱时,可能前面刚为独中筹完,第二个月又要为国中去筹,不要说家长的反应怎样,对他来说,他又要打第一炮。就是说,一方面要给独中,一方面要给国中。这种精神,我想可能是光华经过五十年后可以堂皇至今,而且将继续前走的主要原因吧。
我再提一个问题,请问你们在筹款时,又没有一种筹款的模式,比如每年什么方式,多少目标等? 又没有一个每年固定的模式呢?
董事长:当然要有计划。比如筹建计划,筹到了,要准时,3年内建起来,实现了承诺,社会人士就会有信心,他们知道钱真正用在学校,没有乱乱花掉,就会再出。
至于当时我做两校董事长时,我有一个困难,我比喻说比两个老婆更辛苦。当时我的心比较放在独中,为独中筹款次数比较多。有时在独中起了一个楼,国中的校长,老师马上过来要求,有时只好一年独中,一年国中,一年国中,一年独中,真的很辛苦。不过,辛苦过后,很甜蜜,当最后看到大楼建好时,和董事们一起开幕剪彩,心里又觉得很安慰一下。
众笑着打岔:虽然有大小老婆,最后还是很甜蜜啦!要在大老婆和小老婆之间取得一个平衡。。
董事长(笑说):现在我把小老婆休掉了,专心照顾大老婆。(众轰然大笑)(目前已辞去国中董事长一职)
问题之二:独中师资问题
郑 :第二个问题,是独中老师的问题。独中老师的问题,也是校长的问题,但是最后还是董事会青灯或红灯的问题。一般说起来,独中老师的待遇和条件,比国中老师差一点,流动性很大。我问过一些老师,他们提出一个问题:我们老师也是人,也要养孩子,孩子也要上大学。不只是钱的问题,我们是能够敬业乐业的,不过至少要把我们的生涯规划和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,使我们没有后顾之忧。那时候,我们说:老师吃的是草,挤得是奶,不过这个时代过去了,也应该看看可以做什么调整。我们想现在生活水准这么高,即使要给老师吃草,至少要吃小麦草吧。我想每个董事都愿意,反正钱是筹来的,但是说得容易,做得到吗?
提出这个问题是想到,如果有一天学校硬体发展基本完成后,师资问题会不会成为独中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? 到时如果有一天面对国中的大力竞争的话,那么要怎么办呢? 所以想请你们谈谈光华的师资待遇,培训,制度以及这方面的问题。
郑金水副董事长(下称郑副董):光华是巴生最小的一间,起步也比较慢。不过近几年来,董事会加进许多新血后,硬体也基本完成。软体方面,去年,我们有E 化教学,之前有英语教学。
至于老师薪金,光华的大致和巴生的另外三间独中没有什么分别(指中华,兴华,滨华)。我们最近七八年来,每三年都有一次调整。去年初老师薪俸有过调整,最低的230,最高的360,370 。加薪级一般上是五六十块到一两百块;花红,服务满一年的大致上是一个月,表现比较好的大概是1.7 或1.8个月,服务不到一年的,我们就包一个红包给他,大概三几百块吧。
一般上来说,如果一个新的大学毕业生来光华,起薪加津贴,大概有1千8百多吧。老师他们有班级津贴,生活津贴,也有宿舍,出勤汽油津贴,随汽油价格调整。大致上,我们的师资待遇,不会跟国中的相差太远。
至于培训,我们也有,甚至派到台湾,广州,新纪元的培训课程,我们也有参加。我们希望逐步提高老师的待遇,我们也不希望流动性太大。流动性方面,年龄老的比较小,年轻的,可能是骑驴找马,流动性比较大,新来的流动性有20-30 巴仙吧。
叶建民(下称叶):我看独中老师还有一个问题,是续聘问题吧!有些独中是每年一聘,比较没有长期的保障。光华是怎样情况?
郑副董:光华是每年续聘的,不过过了一个时期,在确定下来后之后,合约就没有再签。比如一年。有些年轻的大学生,不要被绑, 要求双方24小时 通知就行。现在有很多本地大学生来独中,可能他们选的科目,竞争比较大,找工作不容易,所以短时期他来,有机会他就跑。有些师训毕业出来,政府还没分配工作,就来做短期,政府分配了,也就走人。总体来讲,流动性不是太高。
最近我们一直聘请老师,主要是班级增加。比如2006年学生从500多增到2008年的750。明年我估计会有825,这也是我们的目标。最高的数目,我们只要收1000个,这个目标我看两三年便可达到。因为今年,巴生有一个特殊的现象,华小的学生会分到三个地方去,来独中的学生也已经增加了。比如说,往年你去招生,吃力不讨好,各家各户去,有些家长看到你来,就应酬你一下,有些说很烦啦,就打发你10块钱,报名后就没有来考(入学评估考试)。今年就不同。去家访是很挑选性的。只是一般上有学生来源的,就选择性地去进行家访,而且频率也少。今年比往年,我们老师,校长和行政人员做家访,轻松很多。直接来的很多,特别是外坡来的也是很多。周围地区,像SUBANG JAYA 的力新,八打灵的精武,沙登的华小,因为去吉隆坡蛮远,蛮不方便的,所以宁愿来巴生,而我们由于宿舍容纳不下,因此还有还有好几十个学生没有收,就介绍到其他有宿舍设备,还有名额的独中去,也是在巴生。
问题之三:董事会与校长关系
郑:我从光华的50周年特刊发现,50年来,你们有18位校长,平均每任三年。现任郑有义校长,十五年最久。大家都知道,学校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,校长任期久,传达的信息可能是他同董事会的会配合得比较好。比如你们的郑校长,把他一生中宝贵的15年献给学校,薪水也不是很高,一定有他的理由。因此,我想请董事长和董事会谈谈如何跟校长相知,相遇,相处之道?
董事长:校长也是有合约的。每一年到任,就要考虑要不要让他续任。现在我们大体上没有这样的情况,校长没有每一年发聘请书,比较放松,没有每一年考虑。
那么,你刚才说,校长配合董事部,其实,我觉得,这几年来是董事会配合校长。这个就像老公老婆一样。夫妻专家说,夫妻要相处得长久, 老公要有点耳聋,很多东西听不到,老婆要有点近视,看不到一丈以外的东西。在学校,校长是学校最高级的领导层,他要什么,比如教室呀,科学馆呀,董事会就要配合去做。有时候如果董事会没有力量去做,就会闹了,因为我们没有照他的意思去做
郑:那么, 校长的职权规定方面呢?当然你这任现在可能相处得很好,但是5年后,10年后,不同的董事长,不同的校长呢?如果没有合同没有什么,会不会出现职权不分,引起不愉快的事情呢?
董事长:有些董事长喜欢干政,时常去学校问校长,这个怎么样,那个怎么样,校长也会觉得烦,校长有时叫董事部做这个,做那个,董事部也会觉得烦。董事长在光华来讲,完全没有去干政学校的行政问题。。。。如果有的话,那一定出问题的。。。光华到现在为止,还没有这种事情发生,大体上没问题。。。现任校长,第一,他的财政上管理的很好,钱财方面清清楚楚,很透明。第二,他也没有很多很过分的要求。
郑副董:过分要求是指发展方面,不是个人要求。因为随着学校学生的增加,硬体需要发展,所谓过分不过分,就是他建了这个硬体,又要你建那个硬体,他不会啦。也还蛮配合的。有的小的学校软体和硬体部分,他也发动学校学生去找钱,比如义卖会,每两年主办一次,筹得十多万来增加和提升英语中心和电脑中心的部分设备。还有好像现在新年要到了,发动学生去买春联,也可以收到十几万。卖春联也很奇怪,你卖说你烦,你不卖,又问为什么没有卖?(众笑)卖的钱他拿来做清寒学生助学金。
董事长:那段时期我做董事长,才几十个学生,痛苦到什么程度,你知道吗?好像现在12月这个时候,老师没有粮出,因为学费不够,还要给一个月花红,因为财库已经空了。那时,我就要向有些董事以及其他社会人士,借3百,5百出粮,好一段时间是这样哦。自从这个校长来了,我就没有这个问题。他财政处理的很不错,不够钱,会自己去找。
问题之四:独中之间良性竞争问题
周芳萍博士(下称周):巴生有四间独中,光华,中华,兴华,滨华,面对有限的师资,生源,财资,彼此之间难免会发生竞争。我想知道光华在这方面如何处理与其他独中的良性竞争?比如争取最好的老师,最好的学生?有什么方案?
董事长:河的那边,南区啦,有两间(指兴华,中华),河的这边,是北区,另外两间(指中华,滨华),就是两岸啦,在这种交通不一样的情况下,大家个别找不同的地方去做。至于外坡的学生,就一定要寄宿,比如蒲种的学生嘛,叫他每天来回,不可能,所以要宿舍。我们建两间宿舍,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的时候,花了上百万,现在可能建不到。
周:宿舍可以容纳多少个?
郑副董:三百四十多
董事长:最近这几年,宿舍都爆满,因为家长觉得,我寄宿花一两百块钱,好过请一个工人或补习老师照顾他,那边有这么多老师照顾他,什么时候睡觉,什么时候打球,什么时候补习,全部有人安排好好的。很多家长说:我的孩子回去时,真的是不一样了,不会吵吵闹闹,也不会娇生惯养;功效很大,所以我们现在的苦恼是宿舍不够。今年不能多收二,三十个,就是因为我们宿舍满了。。
郑:宿舍是你们的竞争点,其他三间独中也有宿舍吗?
董事长:有。四间都有。
周:那有打算要扩建吗?
董事长:没有,没有地方了。。宿舍当然是其中一点,还有地点,好像光华是这边一带的人(的选择),这边河之上的,像蒲种,梳邦,学生都会来。。
郑:会不会也说明了一个现象,有些家长不计较学校大小,只要学校办得好,远一点,小一点,不大要紧,大校有大校的难处。。。
董事长:地点的确很重要。光华在我们的行政综合楼建好之前,人们还把光华看成是比较落后的独中。2003年建成后,就改变了,大家比较有信心,所以这个门面有一定的影响。
郑副董:一般上,宿舍是学校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。。。
董事长:一间宿舍好过一间酒店,酒店还要等人来check in , 宿舍每天都有人住 。。。(众笑)
郑:光华和滨华在这边(南区),对岸北区是兴华,中华,所以你们收生来源的地理优势主要在这边。。。
董事长:竞争是有的,表面上我们四间独中是有大三通的,两岸还是有大三通的,但是在竞争上,暗中较量(众笑)
周:暗中较量?
郑副董:较劲还是有的
郑:但是,不管较量还是较劲,结果都是为学生好,不管去哪里。。。
董事长:良性的,良性竞争啦。我们有一个四独中的工委会,每一间的董事长轮流做一任工委会的主席,有问题的时候,四间独中的领导人就叫来讨论讨论。
郑:筹钱的时候,有没有分地盘呢? (众笑)
董事长:大体上也有的。通常是井水不犯河水,我们找我们的人,他们找他们的人
郑副董:就是说,我的发展计划,不向你筹;你的发展计划,不向我筹。。
董事长:大家默契啦!
郑:可以说,你们既有合作,又有竞争。好,我们再谈另外一个问题。
问题之四:光华的发展和挑战
周:董事长,光华50年历史以来,你认为目前是不是光华发展的最好机遇?今后十年,光华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?
董事长; 现在讲光华独中,应该是最辉煌的,是50年来最好的时候。开始的时候,我们开两班。改制后,那时候是半生不死的。后来我讲的那个综合楼,综合楼还没建之前,好几年学生人数一直冲不过400个,比如股票指数,一直冲不过400点。(众笑)建了之后,差不多每年都在增长,从5百多,6百多,7百多,差不多每年都在增展。。。
郑:但是它跟股票指数不同,冲过后就不会下了吧!
董事长:不会,不会,不受风暴经济的影响。。(众笑)
周:人数增加,会不会跟中国崛起有关系?
董事长:他们常常有来拜访,来招生,其他学院,大学都有来。
郑:董事长,我重复刚才周博士的问题一下。你认为今后3年,5年或10年,光华面对的最大挑战的是什么?
董事长:我比较多的顾虑,反而是学校里面的师资和接班人。(神情语气转为严肃)尤其是校长这个接班人!这校长,他一直认为他年事已高,其实他还是比我年轻(65岁左右)。他一直提出来他要休息了,但是我们还没有一个肯定的接班人。还有包括两三个行政人员,和校长一起来的,这几年他们做得很好,财政,总务什么都做得很好。如果他们跟校长一起退休,真的会出现有点真空。。。。真空的危机。现在独中的校长真的很难找。
郑:有没有什么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? 这是迟早要面对的问题。。
董事长:我们已经想了两三年,年年都在想,还是想不通(解决办法),登报也。。。
郑:如果外部没有,可以从内部提升吗?
董事长:暂时内部还没有适当的人, 每次想到找校长,我就很担心。。
陈纹达董事财政(下称陈):校长很重要,校长要有眼光,有计划,学校才会发展。不然像以前有的几个一样,做一下就放工。。怎样发展?
郑:是的,校长不能有打工心态,没有视野,使命感是不行的。我还有一个问题,我注意到光华50年以来,共有7任董事长,黄董事长担任两任。至于你讲到校长的接班人问题,校长是行政的,还要给薪水请的,INTERVIEW至少有人应征,可是董事长,董事呢? 你没有理由说我独中征聘董事长,董事吧? 又出钱,又出力,又要打出第一炮。所以,董事长或重要的董事接班人方面的问题,可以你提提你的意见吗?
董事长:光华还有一个特别的情况,这可能是别的学校没有的。光华是两校,独中和国中。光华的董事会,校友会是成员,光华独中和国中的毕业生可以一起参加这个校友会。光华独中的董事部,在目前阶段,国中的毕业生占了一半。他们不分彼此,为独中出力。国中的董事会,也有独中毕业生。我是独中的,我也做过18年的国中董事长,一样去发展。我们这些校友,大体上没有区分国中,独中,出钱出力,国中出独中的,独中出国中的,大家没有计较。这些现象,也许是其他学校所没有的。
最后我要说,光华独中董事部的接班人大体上是没有问题啦!
问题之五:有人说:独中校长不是人做的,那么,董事长呢?
周(笑问):有人说:独中校长不是人做的,那董事长呢?(众笑)请董事长用几句话表达你的感受!
董事长:哦,那只是一个校长讲,还有59个没有讲嘛 !
我想如果董事长和董事部跟校长可以互相尊重的话,校长有什么要求,我们开会讨论后,可以走的就走,不过校长本身也要宽容大量,不要他想要的就一定要,这样的话,就没有很大的压力,就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。。。。。。小问题一定有。。。不过我相当坚信我们校长的办事能力,彼此看法相当一致。 比如上次的E 化教学项目,我就支持他和大部分人的意见,以大局为重。我还是和校长。。不然那时候校长就走了,这是两年前,结果他多留了2年,因为我们支持他的理念, 这个。。校长的确不容易找,独中校长真的很少人要做,大概是你刚才说的那句“ 校长不是人做的”有一点关系! (众笑),所以大家怕不是人,都不敢做。。
但是,如果配合得很好的话,我看没有什么, 也真的是人做的嘛,哪里不是人做的?其实,真的不是人做的,应该是董事长!!(众轰然大笑, 掌声)
郑:哈,我们终于等到你的这句话,你的感受了!
董事长(大声笑说):全世界最亏本的生意,就是做独中的董事长,一点入息都没有,包亏不赚的!哈哈哈。。
郑:没有成本效益吧。。。。
董事长:没有,哈哈。。
郑:但是付出还是非常值得吧,都是为了华教。
董事长(欣慰地):,是,心灵上的一种。。。而且在我一生当中,我也觉得干华教什么工作来说,我觉得是最满意的,不忘此生啊!大家都跟我有同感,不然的话,他们为什么要加进来董事部?
补充与结束
郑:最后,请大家谈谈对这个访谈的感想以及补充
郑副董:独中要发展,董事会,校方,还有其他如校友会,都要通力合作,主要是要团结,不可以搞小派系。至于校长掌校,我是认为,校长的行政权,我们不要去干预,(将校长)当作是一个企业的CEO 或总经理。你把公司的方针和政策告诉他,让他去实行。如果他有好的意见和方法,可以告诉董事部去研究。重要的一点,就是不要干政。
叶:这个访谈我认为非常不错,开始的时候还顾虑没有人要发言,一个小时可能太长,可是谈下去,好像一个小时还不够。。
郑:都要谢谢大家的热心。
陈:这个访谈当然是很好一下,可以使大家了解到独中的困境,还有独中的以后发展要怎样去搞。
有几点要补充的是:董事会跟校长的关系,那个是非常重要的,当然要建立在互相尊重方面,最主要的就是不要有风波,让大家失望。对现在的团队,我们没有什么置疑,不过对未来的校长和行政人员,我们也不懂他们会怎样,所以呢,还是要有一个制度化,比如说你的权限到哪里呀,校长的最大权限到哪里呀,比如开销方面,一定要有限定。。目前我们没有明文规定校长可以批准多少钱,因为校长本身是一个很节约的人,我们对他非常信任。不过,以后的校长,我们就不知道了,所以最终还是要有一个规划。
至于董事部接班人方面,我认为必须让社会人士和学生了解董事会的功能以及华教的历史。
访谈小组:最后,谢谢光华董事长以及董事接受访谈,也谢谢奇香的肉骨茶。
– 圆满结束